【声明:本文内容均已引用权威资料,并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】
中国遭遇的沙尘暴,70%都来自蒙古国。有人疑惑,被称为“绿色长城”的三北防护林难道成了摆设?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就连远在南边的海南,都没能躲过他们的沙尘暴侵袭!蒙古国的荒漠化到底有多吓人?
过去30年,蒙古国草原退化面积占了77%,森林覆盖率才7.9%,南戈壁省的植被覆盖度从35%猛降到18%,而我国内蒙古的森林覆盖率高达45%,差距一目了然。
2010到2020这十年间,蒙古国有1244条河流或湖泊彻底干涸,荒漠化从原来的戈壁地带,飞快地蔓延到曾经草木茂盛的地方,现在,它的荒漠化面积占比怕是不止70%了。
荒漠化对蒙古国自身的打击同样沉重。近10年,约20%的牧民因草场退化失去生计,被迫迁往乌兰巴托等城市边缘,形成大片贫民窟;国内沙尘暴天数年均达80天以上,首都乌兰巴托的PM10浓度常突破1000微克/立方米(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为20微克/立方米),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全球前三,儿童肺炎住院率是全球中等水准的5倍。
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,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,全年降水稀少,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,南部戈壁地区甚至低于100毫米。
同时,这里风力强劲,年均风速达3-4米/秒,大风日数每年超过50天,干燥少雨的环境本就容易引发土地沙化,强风又加速了沙尘的扩散,为荒漠化提供了“天然温床”。
近30年,蒙古国平均气温上升1.8℃,远超全球平均的0.85℃,导致地表蒸发量增加30%以上,本就稀缺的水资源愈发紧张;极端天气也变得频繁,干旱期从过去的3-4个月延长到6-8个月,而短时强风(风速超17米/秒)天数年均增加5-8天,进一步撕裂脆弱的地表植被,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尘扩散。
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多到惊人。2022年,该国存栏牲畜有7110万头,算下来人均21.5头,这数量在全球都是第一。
但1991年之后,牲畜和生产设施都私有化了,牧民还能长期租赁草场,租期一般15到60年。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,放牧从国家统一管理变成了个人说了算。
为了多赚钱,牧民哪还顾得上草场生态,一个劲地增加牲畜数量,草场在这30年里退化得特别快。
还有个原因是牲畜种类比例大变,因为羊绒价格高,牧民就大量养山羊,山羊占比从18%涨到了40%。
养过山羊的都知道,它跟绵羊不一样,绵羊有草吃的时候一般只吃草尖,可山羊会把草根都啃掉,这对草场的破坏可不是一般的大。
蒙古国的资源又多又丰富,已探明的铜矿储量6800万吨,亚洲第一;稀土储量3100万吨,全球第二;萤石2200万吨,全球第四。
但这么好的资源,开采方式却很成问题。他们大多用露天开采,直接把地表的植被和土壤都毁了,矿区周围的草场退化率高达77%。
到2015年,已经有27070公顷土地因为露天采矿变成了退化地,大风一吹,这些的沙土就漫天飞舞。
露天采矿不说,矿渣还随便乱扔,大风一刮,矿渣粉尘到处飘,更要命的是,里面还混着汞、铅这些重金属,沙尘就这么变成了“毒沙尘”。
蒙古国本身水资源就少,采矿又特别耗水,比如奥尤陶勒盖铜矿一个月就要用300万吨水,差不多5个月就能抽干一个西湖。
全国那么多矿,每天耗水量大得惊人。过去10年,1244条河流、湖泊干涸,2022年一年就有15条河流断流。
其实,蒙古国并非毫无行动。近年来,该国出台了《草原法》《环境保护法》等法规,试图限制过度放牧——比如规定每公顷草场最多放养1.5头牲畜,但执行力度很弱,牧民为了生计常违规;针对采矿,也要求公司进行生态修复,但因监管能力不够,很多矿企只开采不治理,甚至偷偷超标排污。
2021年,蒙古国还启动了“种植十亿棵树”计划,目标到2030年恢复植被,但受资金和技术限制,目前仅完成约10%,进度缓慢。
再看蒙古国沙尘暴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。这些年,中国的沙尘暴70%来自蒙古国,尤其是东戈壁、中戈壁、南戈壁这三个省,是主要源头。
从蒙古国刮过来的沙尘暴,能覆盖华北、东北、西北的大部分地区,最近还老往南跑,影响到江淮、江南一带,连日韩都受牵连。
更让人吃惊的是,2025年4月中旬,蒙古国的沙尘暴竟然穿过秦岭,进了四川盆地,翻过南岭到了广东,最让人意外的是,居然还冲到了海南岛,创下了历史纪录!
空气中到处是沙尘,人一呼吸就会吸进去,可能引发咳嗽、支气管炎之类的病,老人和小孩尤其容易受影响。
沙尘对生态的长期破坏也不容忽视。它会覆盖农田,不仅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减产(受灾农田常超1000万亩),还会让土壤逐渐沙化——沙尘沉积在耕地表面,改变土壤结构,降低肥力,有些地区甚至会出现“沙进粮退”的现象。
同时,沙尘落入河流湖泊,会导致水体浑浊、透明度下降,影响水生生物生存,还可能堵塞水利设施,加剧水资源短缺。
沙尘还会影响视线,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不到50米,会让很多地方的航班、高铁、船舶停摆,损失动不动就好几亿。
这其中包括清理沙尘的费用、修复磨损的钢轨的钱,还有列车延误、停运造成的损失。比如2023年的沙尘暴,让天津港停了48小时,损失超过2亿元。
2021年3月的强沙尘暴中,内蒙古西部电网因沙尘附着导致绝缘子闪络,引发26条线路跳闸,部分地区停电超12小时;西北多地的光伏电站受沙尘覆盖,发电效率骤降60%以上,单日损失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;北京、天津的部分地铁通风系统因吸入大量沙尘,滤网堵塞率达90%,维护成本较平日增加3倍。
在监测预警方面,通过卫星遥感、地面监测站组成的网络,能提前24-48小时预报沙尘路径和强度,及时向公众发布防护提示;应急响应上,一旦发布橙色或红色预警,学校会暂停户外活动,建筑施工工地停工,机场、港口及时作出调整班次,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暴露和事故风险;健康防护层面,卫健部门会通过媒体普及沙尘天戴口罩、眼镜,减少外出等需要注意的几点,医疗机构也会加强呼吸道疾病门诊接诊能力。
在长期治理上,我国的技术方法也一直在升级。比如“草方格沙障”技术,用麦草、稻草等在沙地扎出1米×1米的方格,能有效固定流沙,仅内蒙古阿拉善盟就铺设超100万亩,让流动沙丘每年推进速度从5米减到1米以内;飞播造林技术则通过飞机播种耐旱草种、灌木,年播种面积超500万亩,在陕北、宁夏等地让大片沙地重新披上绿装。这些措施与三北防护林配合,形成了多层次的防沙屏障。
有人可能会问,咱们国家不是在西北、华北、东北建了防护林吗?为啥沙尘暴还能往南跑?
到2023年11月,三北工程已经造林种草608.07万亩,确实把国内的沙尘暴控制得不错。
但没办法,三北防护林只能对付低空的沙尘,高度在50米以下,可蒙古国的沙尘是“高空沙尘”,高度在300到1000米。这就好比打仗,你在地面建了一道道防线,结果人家从天上飞过来了,根本防不住。
好在,沙尘暴治理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事。中蒙两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合作,比如共同开展“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”,在边境地区联合植树造林,建立跨境沙尘暴监测站,共享气象数据;我国还向蒙古国提供治沙技术上的支持和苗木援助,帮助当地牧民发展生态友好型畜牧业。国际社会也有参与—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为蒙古国提供过治沙资金和方案指导,日本、韩国也通过技术合作参与沙尘监测,毕竟沙尘暴的影响早已跨越国界。
所以这事要从根上解决,既需要蒙古国自身加大治理力度,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,而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,也在积极推动区域合作,共同守护头顶的这片蓝天。
8月17日,李连杰抖音账号更新视频并配文:最近又经历了一次无常的试炼。视频显示,李连杰本人躺在病床上,还配有一张外拍手术室的照片。网友纷纷询问:怎么了,祝尽快康复。 此前,李连杰曾多次被传乌龙死讯。对于相关传闻,李连杰也曾笑称有网友说他“死了那么多次都没死”。
出海捕鱼偶遇越南海警船,顿时安全感满满#抖音看世界 #越南#海警船 #军事武器 #东南亚
“续面”事件,双方和解,店主向顾客道歉,从70到140的反转 #续面当事顾客说共消费140元
此次合作旨在以文化与旅游为纽带,推动中国与南非旅游交流与人文互鉴,提升南非在中国市场的目的地影响力与品牌认知度。
上一篇: 恒温自动连续空气采样器